书画鉴定真伪的技巧:印章、纸绢、方式!

2024/07/22

书画作品的印章、纸绢、题跋、收藏印、著录、装潢等要素,是鉴定书画真伪、判定时代早晚的辅助依据。

印章

印章的形状、篆法、刻法、质料、印色等因时因人而异。具体情况如下:

宋代:印章篆法不严,讲究者用蜜印,一般人用水印。

元代:赵孟頫始用圆朱文印。

明代:出现了文派。

清代:有皖、浙两派,印文篆刻严谨。

后人作伪书画,有的钤前代名家的真印,有的钤后人翻刻的假印,必须细心辨别。

纸绢

在不同的纸绢上作画,有不同的效果。书画家各有自己喜用的纸绢:

两宋:色白质细的纸,米芾与欧阳修通用色白发灰的纸,米芾还喜用黄色纸。

明代:沈周、文徵明常用白棉纸,质松易变黑。正德、嘉靖间有近似洋纸的布纹纸,清乾隆皇帝也曾使用过。明中期有粗绢,疏透如纱,明中后期有书画家喜用米黄色的版绫。

宋代四大书家:用熟纸写字,因其光滑。

元代:才用生纸。早期多用绢,后期多用纸,这与画法有关。两宋画家多用水墨烘染,绢素为宜;元代以来,文人画偏重皴擦,用纸便于表现。

纸绢的时代特色对书画鉴定有帮助。前代的纸绢后代能用,这就有用旧纸绢伪造前代书画的可能。后代的纸绢前人绝对不可能用,如有,必是伪造的书画。

作假造伪的一般规律

为了比较准确地鉴定书画真伪,还必须了解历代作假造伪的一般规律。包括摹、临、仿、造四种方式:

摹:照着原件复制,从书画本幅到题跋、印记、装潢等,同原件一模一样。如唐代传为欧阳询、虞世南、冯承素等所摹王羲之的《兰亭序贴》,还有《丧乱帖》、《远宦帖》、《寒切帖》及武后朝王方庆进王氏一门书帖《万岁通天帖》等。绘画摹本如宋人摹晋顾恺之的《列女仁智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等。

临:沿用某家运笔用墨之法、位置结构、赋色题跋等习惯,临写某家的作品。如宋代米芾临写了很多晋唐人法书,《中秋帖》和《湖州帖》即为米氏一手所临。临写一般仅得其笔意,时露本家意态笔趣。

仿:仿近于临。如传世元赵孟頫的行书轴,元吴镇的墨竹卷轴,多为明中期前詹僖仿制。明祝允明大字狂草卷,为明末文葆光仿书。明王宠小楷《临晋唐帖》及明文徵明小楷,亦明人所仿,不知出自何人。

造:不管时代与个人风格,落上大家名款,大胆伪造。明清之际,地区伪造尤多于往昔,例如所谓“苏州片”,绢本,青绿工笔山水卷,大都署宋张择端、赵伯驹、明仇英等款;“河南造”,绢本,黄庭坚、朱熹、岳飞等大名人的伪书;“湖南造”,绫本,明代冷名家的书画;“广东造”,绢本,设色唐宋人的人物花鸟画。

扬州、绍兴亦多仿造地方名家,如明代徐渭、陈洪绶,清代原济、郑燮等人的伪品。掌握了作伪特点及规律后,这些伪造品还是比较易于辨认的。

 

 

请输入认证码查询